我不仅主张市场经济,而且还主张给市场经济去意识形态化:在市场经济前面去掉中国特色的修饰词社会主义这个字眼。
那么今后正常的投资需求怎么保障?由此看,由来已久的土地财政问题,确实已到了不能不解决的时候。这是市场体系中影响经济领域方方面面的最基本的机制。
同时,上述国内与国际金融之间又是如何衔接、互相照应。但是创新这个问题涉及面又实在太广,涉及许多经济主管部门、企业,涉及教育、科技、军工,又涉及知识产权管理。从政治上看,解决强拆上访、城乡两极分化、贪官污吏等问题,直接涉及政权的稳定。眼下人们讨论更多的问题,其实不是顶层设计意义上的,而是日常早应解决而没解决的短期问题,譬如债券市场统一问题、金融机构分业或混业经营问题等等。部署城镇化从哪撬动,先解哪个结,后解哪个结。
在顶层设计中,如果能做到国有资本的有进有出,而不是一味追求经营规模和资本增值的最大化原则,将会大大增加中国在未来把握发展战略机遇期的筹码。解决扩大消费、发展生产、鼓励创新,同样需要财税改革。一方面,国内消费增加,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对生产资料进口需求的下降,会引起世界对中国出口下降,自中国进口商品价格上升。
今年以来,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就业相对稳定,企业效益下滑问题则凸显出来。实施农村水利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缓解社会风险的重要举措。因此,关键是选择好投资方向和结构。
一个消费主导型的经济体、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经营模式,才能真正激发企业家精神和人们的创造力,才能真正尊重消费者和劳动者权利,才能与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展开同台竞争。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经验看,城镇化初期要靠勤奋革命,随着要素成本上升,必须转向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是扩大科学合理、带动能力强的消费。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和以欧洲为代表的福利资本主义,都暴露出严重问题,也警示我们:消费水平应根据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而定,过度的超前消费、负债运营最终难以为继。二是着力形成橄榄型消费群体结构。扩大消费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根本力量。
我国城镇化由规模扩张进入市民化阶段,2亿多常住人口需要转为真正的市民,对吃穿住行以及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大量增加。扩大消费还有利于塑造真正的竞争力。其二,合理的扩大消费与增加投资,能够使经济在持续增长中实现动态平衡。四是消费理念与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完善市场流通和社会信用体系。除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外,还可考虑以下方面:实施人口素质提升工程,如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增加城市教育资源以帮助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增加中西部贫困儿童上学补助,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等。
中国扩大消费对世界经济也具有双重效应。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在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中发挥了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着力形成消费与投资及总供求的良性循环今后要合理调整消费与投资关系,以投资促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形成新的经济循环。比如为贫困家庭抚养子女建立家庭补助金,发展慈善援助事业,建立面向残疾人、孤儿孤老等的看护津贴等。几次大的增长时期,都与消费升级密切相关。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为此,要更加注重投资与就业、收入、消费的循环,更加注重经济与民生和社会事业的循环,更加注重扩大开放条件下的国际大循环。今年以来,尽管消费增速下滑,但消费贡献率并不低。
我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人口红利仍然存在,同时人口素质提升的红利、收入增长和消费升级的红利进一步显现,将释放空前规模的潜力,带动制造业、服务业和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大发展。三是构建弱势群体救济体系。
从历史上的拉美陷阱、东亚泡沫,到近期的中东、西亚、北非阿拉伯剧变,一个共同特征是贫富差距扩大导致社会消费不足,影响经济增长,进而造成高失业率和社会动荡。三是消费城镇化趋势凸显。
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继续实施重大民生和发展工程。节能环保、物联网、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等朝阳产业急剧成长。
一是考虑整合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收入增长、最低工资和低保标准提高等指标,提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计划。加强能源资源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取了压缩消费、高积累高投入的发展战略,这适应了当时相对封闭独立的国际处境,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对于扩大消费的战略意义,当前经济形势下应以扩消费还是增投资为主,扩大消费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以及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关系等,认识并不一致。
扩大消费是我国发展阶段必然性的体现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总的看,中国扩大消费对世界经济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是重大利好而不是消极因素。
其三,没有一定的投资,消费本身也难以真正拉动。扩大消费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消费可以帮助企业保住生产和资金链,换取技术和产品升级换代的时间。
投资与消费不平衡是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根源,并与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等不平衡正相关。但也形成了工农业剪刀差、城乡二元结构等,同时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也要看到,我国目前大部分制成品产能过剩,国内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需求增速下降,都会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五是新型消费需求引领产业崛起。一季度经济增长8.1%,其中消费贡献率占77%,超过了投资和净出口。扩大消费才能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十二五规划将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调低为7%左右,但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就业、收入增长压力和通货膨胀压力?这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重视扩大消费的关联效应扩大消费会使储蓄减少,增加信贷压力,由高储蓄带来的粗放型资金筹集模式面临改变,融资成本上升影响生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必然要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我国经济由短缺经济转为过剩经济,需求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此前经常出现的煤电油运和基础设施瓶颈,逐渐转为市场需求不足。
三是更多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三是消费城镇化趋势凸显。
建立确保两个同步增长机制。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和以欧洲为代表的福利资本主义,都暴露出严重问题,也警示我们:消费水平应根据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而定,过度的超前消费、负债运营最终难以为继。
发布评论